页脚信息

400-921-5188

金融武功秘籍系列|擒龙手:揭秘“砍头息”

  • 发表于:2025.04.22
  • 来 源:

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,金融借款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无论是日常消费、购房还是创业,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。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却存在着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黑色借贷利益链。部分不良小贷公司通过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宣传、隐蔽的操作手法以及极端的催讨手段,通过“砍头息”的方式逐步将借款人引入债务的漩涡,有时甚至将其推向绝境。今天,我们就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,揭秘“砍头息”的真相,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。


一、案例还原

黄先生因手头紧,看到了“某分期”APP广告,称贷款额度18000元,“天数长、利息低、秒到账”,便上传个人信息申请贷款。黄先生申请借3000元,结果实际到手仅1250元,第二天APP上显示要还3000多元,“砍头息”高达1750元,周利率达58.3%,年化利率达3031.6%。逾期后,黄先生屡遭短信轰炸,作为其紧急联系人的妹妹黄女士也被牵连其中,突然遭到短信轰炸。因为黄先生跌入了“砍头息”陷阱,结果全家都遭了殃。


二、“砍头息”的本质

“砍头息”是指贷款人在给借款人放款时,预先从本金中扣除的金额。这些被扣除的金额通常以服务费、中介费、管理费、咨询费、介绍费等名义出现。由于这些费用在合同中并未明确标注为利息,因此借款人往往难以察觉其中的陷阱。一旦借款人签订合同并收到款项,这些预先扣除的金额便成为借款人必须承担的额外费用,导致实际利率远高于合同约定。


三、法律知识科普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六百七十条规定,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。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,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。
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二十六条规定,借据、收据、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,一般认定为本金。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。


三、小元提醒

针对“砍头息”这一不良借贷现象,小元在此温馨提示您:

(一)选择正规金融机构:在申请贷款时,应选择正规、有资质的金融机构,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的诈骗陷阱。

(二)仔细阅读合同:在签订借款合同前,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特别是关于利率、还款期限、逾期催收等方面的规定。对于不明确或含糊不清的条款,应及时向金融机构咨询并要求解释清楚,充分保障自己的知情权。

(三)保留证据:在贷款过程中,应妥善保存借款合同、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。一旦发生纠纷,这些证据将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。

(四)依法维权:如果发现自己遭受了“砍头息”的不法侵害,应及时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,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援助,充分保障自己的依法求偿权。